一、项目性质、地理交通位置及区域经济概况 本项目属多宝山氧化矿开采项目。黑龙江省宝山矿业开发公司是采用浸出-萃取-电积工艺获得电解铜的矿山企业,该企业位于黑龙江省中西部嫩江县境内。矿区距嫩江县北东约156公里,地理座标为东经125。46`05``、北纬50。14`45``。
目前矿区有简易公路与外部嫩呼公路相通,准轨铁路距矿区的最近车站是黑宝山站,相距约12公里,与全国各地相通,外部运输十分方便。
矿区属低山丘陵地带,为农林区,居民稀少,矿区大部分土地属荒地和丛林,当地居民以从事农林业为主,工业稀少。地区气侯特点是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暂炎热。
二、可行性研究的背景及依据 我国是一个铜紧缺国,每年铜需要量约100万吨,缺口部分尚需进口,虽然我国铜总储量不少,但能经济地利用传统选冶工艺处理的铜矿越来越少,过去一直未被开发利用的难选氧化铜矿和低品位铜矿的开发,目前已取得了初步进展,北京矿冶研究院于1995年在多宝山铜矿利用氧化铜矿建立了一座年产200吨电解铜的浸出-萃取-电积试验工厂,该工厂于1995年6月投产,经过两个多月的生产运转,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铜山铜矿1500吨电解铜成功投产,再次说明多宝山铜矿氧化矿和低品位矿石的浸出-萃取-电积工艺是行之有效的。
黑龙江省每年消耗铜金属量约2.5万吨,目前年产量约0.3万吨,自给率很低,开采多宝山铜矿势在必行。多宝山铜矿属特大型矿山,因矿石品位低和矿体上部覆盖有难选的氧化铜矿,采用常规传统选冶工艺开采很不经济,故未能开发。日前,国内外对该矿石性质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采用浸出-萃取-电积工艺处理这种氧化矿和低品位矿石的生产新流程,具有投资省和生产成本低的最大优越性。多宝山铜矿采用这种新工艺开发矿山,是能够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
三、鉴于多宝山铜矿为大型铜基地,以铜为主,含有多种稀有和贵金属矿物,需加强试验研究进行综合回收。矿体铜金属总储量为237万吨,其中地表氧化铜矿储量约10万吨。本次设计的主要对象是开采多宝山矿区原置中不影响今后开采原生铜矿的设计布局,这是本次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设计内容和要求。企业规模按1000吨电解铜设计,故采矿和浸出-萃取-电积的生产能力均按年产电解铜1000吨计。
第二节项目的建设条件
一、项目的资源条件 企业开采的原料为氧化铜矿石,多宝山矿区的氧化铜矿石埋藏深度最大不超过25米,地表土覆盖层较浅,矿区属低丘陵地带,地形高差在50米左右,场地坡度不大,地势开阔,矿体开采适宜露天开采方式。本地区设计氧化铜矿石总量为422万吨,品位为0.48%,金属量为2.03万吨。按企业年产1000吨电解铜计算,矿山年产26万吨矿石即可满足年产1000吨电解铜的需要,企业生产服务年限为14年,说明企业的主要原料氧化铜矿石的资源是绝对可靠的。
二、项目的外部条件 矿区对外运输为公路运输,目前矿区对外运输有6公里简易公路与嫩呼国家公路相通。这6公里简易公路从线路平面和纵断面标准看均已达到公路要求,只需将部分路段路基拓宽并在全线加铺泥结碎石路面,即能保证矿区对外的公路运输畅通无阻。
第三节建设方案
一、总体布置原则 多宝山铜矿为大型斑岩铜矿,金属总量为237万吨,矿石有原生硫化铜矿石和氧化铜矿石,故在矿区总体布置中,先开采矿体上部氧化矿时,一定要重视目前所有工业场地的布置要避开今后多宝山大型铜矿开采的范围,以不给多宝山大型铜矿开采时增加不利因素为原则。在企业总布置中,首先要保证企业的总体生产工艺流程顺畅,从采矿的原料-原料加工-成品的内外部运输,不但要实现生产运输距离最短,而且要避免产生生产流程中的迂回运输现象,只有这样,才能降低生产成本,给企业增加效益提供有利条件。
在总体布置中,要根据生工艺流程,结合自然地形条件,在安全生产规定许可的情况下,×渴共贾媒舸蘸侠恚减少用地面积和场地土石方工程量,缩短矿区公路长度和室外管线的基üこ塘俊w龅郊冉档突建投资,又有利于生产管理,这也是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潆施?br>
二、生产规模及产品方案 本企业生产规模为年产1000吨电解铜,经可行性研究论证,企业年产1000吨电解铜产品是可行的。
根据企业年产1000吨电解铜生产规模的要求,结合多宝山矿区氧化铜矿的含铜品位(0.48%)及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对多宝山铜矿石的浸出-萃取-电积试验报告的数据,堆浸年工作日为210天。经计算,要求采矿提供年产氧化铜矿石26万吨,采矿年工作日为280天,采矿日生产规模为935吨氧化铜矿石。
三、企业的生产工艺选择 传统工艺不但投资大、生产成本高,而且不适合处理低品位的氧化矿,目前国内外在处理低品位氧化矿方面有了很大发展,采用氧化铜矿石浸出-萃取-电积工艺,直接达到电解铜产品,这种湿法冶金工艺,具有投资孝见效快的优点。近年来在国内特别是云南,氧化铜矿已普遍采用浸出-萃取-电积工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多宝山铜矿已于1995年对低品位氧化铜矿进行了浸出-萃取-电积试验,也已取得了较好试验指标。因此,本可行性研究报告推荐采用矿石浸出-萃取-电积生产工艺。
第二章地质资源 第一节概况
一、多宝山矿区的勘探工作经历了1958-1962和1972-1981年两个阶段,这期间完成了钻探16.15万米、竖井205米、平巷461米、槽探20.5万米
3、土井7065米,并作了相应的化验分析。测绘了相关的地形地质图纸,勘探投资1471.7万元。编写了多宝山铜矿床详查-初勘报告。提交的总储量铜237万吨、钼8.1万吨、伴生金73.4吨、银1046吨。
经勘探,已查明矿床规模、矿体赋存规律及矿床水文地质情况,同时还进行了矿石加工选矿方法的流程试验。由于矿床及矿山开发建设的规模较大,所需投资较大,所以至今未付诸实施。
二、该矿区主要矿体和从属矿体的上部多出露地表为氧化矿石,这些矿石采用一般常规选矿方法,回收率低,经济效益不高,所以对该矿区一直未进行大规模开发。近几年国内在氧化矿开采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特别是多宝山铜山矿区的堆浸-萃取-电积工艺试验已取得成功。根据这些经验提出在多宝山矿区首先处理氧化矿,给大规模开发该矿创造条件,也符合国家提出的探采结合政策。
第二节矿床地质
一、地质特征 矿区出露的地层有中奥陶组、铜山组、多宝山组、上奥陶统裸河组、爱辉组和下志留统黄花沟组及第四系松散沉积物。
矿区内比较明显的构造形迹有:华力西期构造旋回之北西向构造,北东向构造。燕山期旋回的东西向构造。西北向构造区内基础构造,它即是容矿构造又是导矿构造,北东向构造是导矿构造,东西向构造为成矿后构造。
岩浆岩主要有加里东中期的喷出岩和华力西中-晚期的侵入岩。加里东中期的喷出岩主要是多宝山组中的安山岩和英安岩。华力西晚期有侵入岩,主要为石英闪长岩、更长花岗闪长岩和斜长花岗斑岩。另有与侵入岩伴生的闪长玢岩、细晶闪长岩等。
二、矿床特征 多宝山矿区内斑岩型铜矿床,位于多宝山倒转背斜的倾没端,受北西向弧形断裂和交叉构造控制。矿床由4个矿带215个矿体组成。其中主矿体14个,以3号矿带ⅹ号矿体最大,占总储量的73.4%;其次为1号矿带的ⅳ号矿体,占总储量的9.7%。ⅹ号矿体长1400m,宽23-34m,延300-1000m,呈北西-南东向作弧形展布。ⅳ号矿体长850m,最大厚度200m,延深大于850m,倾角75°。主矿段位于片理化的蚀变花岗闪长岩中,在花岗闪长岩中铜矿储量占90%以上。矿体出露地表标高为570~490m标高之间。
4个矿带均位于绢云母化带中。矿带与绢云母化、片理化关系极为密切。1号矿带位于斑岩体和钾化带的下盘;
3、2和4号矿带位于斑岩体和钾化带的上盘;三者由北西向南东依次呈右列式雁行排列。矿体在矿带中呈不规则状、扁豆状或似板状。大多数矿体中间厚大,品位较高,向两端和向下大都变分板尖灭。
矿区位于寒温带,年平均降雨量少,冰冻期长,加之地下水不丰富,所以地表矿石氧化矿石(氧化铜/总铜>30%)所占比例较小;矿床的主体是原生硫化矿石。但由于矿体规模大,就氧化矿的绝对量来说还是可观的,可以作为规模开采氧化矿的原料基地。
氧化带特征:在距地表以下数米到
三、五十米的范围内,常形成一些发育不完全的风化淋滤带和次生氧化富集及次生硫化富集现象。
风化淋滤带,出露于地表或地表以下至30米以上地段。带内金属硫化物或部分氧化,或完全氧化。岩石呈灰白色,仅留下矿物淋失空洞;有的有褐铁矿、水针铁矿及不同发育程度的孔雀石、兰铜矿、赤铜矿、黑铜矿等。
免费试读结束,请下载文档继续阅读,剩余 5 页